close

 4.jpg

        才剛接近眷村老媽媽家的巷口,歲月的聲音就這樣輕瀉出來,等到我探頭一望,兩雙無邪大女孩的眼神告訴了我,屬於老媽媽們的現在:「奶奶,有人找妳。」至於過去,卻是在一張張泛黃的小照片中,看見了曾經的年輕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 位於新竹西門街的十二村,在熱鬧的大遠百商圈附近,和一旁的喧鬧對照,這裡的步伐顯得緩慢許多,當你可以緩緩地轉個彎走進一條巷子,蒙恩堂旁一片紅瓦磚牆,就是記憶的起點。如同村子五十多年的幽幽歲月,現今伴著這些老房子的,多半是外省第一代的老媽媽。黃昏,夕陽餘暉拉長了每個人的影子,也延長了眷區老媽媽們的記憶。傍晚的風把這些話語吹上屋頂,不一會兒翻落下來,變成媽媽們爭先恐後所述說的往事。

 

生命中層層的苦味

 

        一共有七個小孩的盛媽媽,繞在嘴邊的話常是:「當時七個小孩,一間小房子,都不曉得怎麼睡過來的。」由於男孩子多,配給的糧食常常不夠,要準備七沒錢給他買新制服,都撿爸爸的軍服來穿,其他的鄰居也會幫忙給點舊衣服。」 真的到了窘境,就只能藉著縫補來度過:「屁股也破,膝蓋也破了,只有這一排是好的。破得把它補起來,很可憐。」比畫中的盛媽媽,有著堅毅的眼神,她描述當時只要一有時間,就努力做手工貼補家用,連幾分鐘都不休息,「那時候,沒有把自己當作是一個人啊。」她出示右手食指上的繭,敘說著多年以來砍竹子所累積的傷痕,其堅毅眼神中有些許的慨歎,很輕,在我聽來卻是巨大的嘆息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
       從大陸老家遷移至此的經歷,在老媽媽的敘說下,看似愈來愈遙遠,也彷彿愈來愈熟悉。經歷從湖南老家逃難至此的游媽媽,來到台灣後,或許是疲累加上水土不服的緣故,在岡山她生了場病,到了新竹,游爸爸犯胃病,大女兒破傷風又發燒,家裡連吃飯都成問題,還得負擔龐大的醫藥費。她回憶道當時游爸爸的薪水是一百多塊錢,一支針卻要兩百元。病痛纏身的游媽媽,卻無法安心休養,她說:「叫我躺下,可是還有小的、大的,怎麼可能。」像是蠟燭兩頭燒的游媽媽,拚命爭取賺錢的機會,在眷村裡跟著太太們做聖誕燈泡、髮網、繡花以及縫製軍人的衣衫。長年彎腰、前傾踏著裁縫機的她,後來腰椎受了傷,必須靠著椅墊來繡花,賺足一天僅三塊錢的酬勞。

 

      「當時從北京逃難至台灣,跳卡車時摔斷脊椎,躺了六年的石膏床,那種苦簡直是不自由,毋寧死,但是想到家裡的孩子啊……。」曹媽媽輕描淡寫地敘述她那段挨過來的歲月,從台中眷區搬至新竹十二村,曹媽媽回憶道:生病的她用軍機、飛機板、擔架扛來新竹,眷區的媽媽們口耳相傳著有一位起不來的太太要搬來,全都湧到街弄口關心,「我的大兒子看到那麼多人,直嚷著:媽媽不要出去、不要出去,好多人站在那兒看妳。」外語能力的條件,讓曹媽媽以教外國傳道士中文來見證上帝的恩典。曹媽媽總是說她不如眷區其他媽媽們能幹,沒有到過工廠,沒有做過聖誕燈泡,她才謙虛完,惹得其他的老媽媽都笑開了。


天下父母之心

 

        為了孩子,騎著車穿過顛簸的山路,搬運一顆顆危險未爆炸彈的彭媽媽,忍住想掉淚的心情,只想讓飯桌上有些肉塊。「我看我的孩子都為了搶碎肉屑,覺得他們很可憐,再怎麼辛苦也都要撐過去。」她回憶道有好幾次都想放棄,但是當她牽著車回來,孩子們一個個過來幫她暖手、端飯,讓彭媽媽認為一切都值得。最感動她的,是孩子們的貼心。有次,彭媽媽準備孩子的飯盒,給每個孩子一顆蛋,自己捨不得吃留給小孩。結果她沒想到孩子發現後,分別都把半個蛋讓了出來給母親,所以當彭媽媽要吃午餐時,是一個完整的蛋。「我怎麼也沒料到,他們會這樣體貼。」彭媽媽的感動,全在她流出的欣喜眼淚上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「那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十二村在哪。」以前十二村的位置,是在一片廣耄的稻田後,民國五十八年搬到此眷村時,董媽媽的大兒子已在軍隊服務,家裡經濟也較為改善,「日子就是這樣苦過來的。」每逢過年,董媽媽回憶年節穿新衣,穿的就是新學生制服,「那時還挺開心的。」大兒子在旁邊微笑補充,這一開心就 延續了一甲子。「還要注意一點……」董爸爸插進話來說著當時如何買學生制服:「都買特大件,袖子褲管都摺了好幾層。」接著董媽媽又加了話,天下父母心的表情隨著電扇轉呀轉的。

民國三十八年來到台灣的韋媽媽,還是個十多歲的女孩,四十二年抱著懷中的長子,從屏東來到新竹,在各方面都很克難的情況下,作聖誕燈泡、白色工作手套、汗衫、孵小雞…等,為了讓家中的經濟有所改善,韋伯伯甚至在退休後還到台中找份工作,為的是籌措小孩讀大學的教育費。「儘量陪著孩子,我們沒有祖產,我告訴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。」多年之後,韋媽媽眼神還是這麼堅定。那個時候生活普遍都苦,在家裡一邊忙家務一邊作聖誕燈泡,就是韋媽媽生活的重心。「剛開始,我們以為十年之內有可能回湖北家鄉,後來磚牆換了竹籬笆,慢慢孩子在這兒漸長,就開始沒這些想法了。」作長久居住的打算後,開始攢點錢,放心在這裡的韋媽媽,將原本的房子加高拓寬,正如她的心思意念,也慢慢地凝聚起來。「當時生活苦,卻蠻有回憶的。」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,所以只要有便宜的好東西,韋媽媽笑著說:「整個眷區的媽媽們都吆喝來去,比叫賣的小販還熱鬧。」

 


一部分的美好,在回憶…

 

      「我們東北人啊,有句話是說著:饅頭省、烙餅費、餃子餡兒白綴。」那時麵粉、油、木炭都還是配給的年代,為了孩子吃飽、眷區的媽媽們不得不想出應變的方法,朱媽媽回憶當時吃個蛋都難,更何況是作餃子的肉餡,所以僅是點綴罷了。烙餅則是揉多少麵團,就做出多大的麵皮,饅頭透過「發」的工夫,小小的麵團就能拉拔孩子們一個個長大。於東北安山出生的朱媽媽,民國37年從西安逃到屏東,移居至現今新竹空軍十二村,這段歲月彷彿在她濃濃的鄉音,以及斑白且稀疏的髮絲上駐留了五十多年。她的東北口音,描述著當時逃難來台灣,一塊豆腐、一點青菜就得過活一天的苦日子,口吻中卻隱隱透露出那段人心很溫暖的時光。

 

      「我是民國三十七年來到台灣,當時聽說到台灣很苦,都吃香蕉皮,從大陸撤退時我還偷帶了一袋麵粉過來……。」黃媽媽講到這裡,免不了會心一笑。雖然還沒到吃香蕉皮的困境,不過也過足了苦日子。「那時候沒腦筋,覺得苦也挺好玩的。」這一笑,像是泯除曾有過的千愁似地。當時眷區的媽媽們以作聖誕燈泡為貼補家用,黃媽媽也不例外,她回憶中老是這幾個畫面:把線穿進洞裡,用牙齒咬斷,栓上鐵片,再通電,一個個接起來,成串的燈泡就亮了起來。「晚上看著紅的、黃的、綠的亮燈泡,倒覺得也挺美的,就像那時我們過的生活一樣。」

 

        或許是那份怡然自得,讓劉媽媽的笑靨也很美。該怎麼記憶劉媽媽,或許可以從「仲樑影集」第一集開始。不管是戴著洋墨鏡、倚著跑車、或是梳著麻花辮的她,相片裡外總是這樣開開心心的。她回憶道,當時背著孩子,軍眷都聚在一塊,大夥兒說笑一整天,即使軍俸有限,媽媽們的雙手在勞動中,僅管粗糙,卻讓家裡的生活獲得些許改善。偶爾小販來叫賣一些新鮮的玩意「買了一點東西,就很有滿足感,大家開心的不得了。」太太們興高采烈地驚呼,她彷彿也掉進回憶裡,笑彎了眼說。以出生地的情愫來面對眷村,劉媽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兒女身上,除了仲樑、劉爸的建平影集外,其他多半是孩子們的照片,以此來紀錄自家與十二村的成長,劉媽媽與歲月的表情溶於天地之間。

 


曾經的花樣‧現在的年華

 

        在眷村活動中心媽媽們的牌桌上,尹阿姨也嘆息:「我燒這個煤油爐,結果燙傷了自己的臉。」當我試圖鑽進尹阿姨的記憶時,沒想到卻是觸碰了這樣的傷痕。尹阿姨倒是看得開,不以為意地繼續說:「妳看我這個臉,那時灼痛的狠,都不敢照鏡子。」眷村早期煮飯燒菜都得靠煤油爐,稍一不慎就可能受傷,「雖然如此,日子還是要過啊。」尹阿姨的回憶還包括和眷區的媽媽們一起做聖誕燈泡,假日空閒之餘,幾個媽媽們一起帶小孩出去玩,十八尖山、新竹動物園都有他們的記憶和足跡,「我們也有拍照,只不過現在那些相片都留給孩子,我自己什麼都沒留下。」講到這兒,尹阿姨倒也釋然地笑了。

楊媽媽身子瘦小,卻堅毅地扛起撫養小孩的擔子,孫媽媽耳朵有些毛病,卻仔細地聆聽我的問題,溫暖地回答。在她們的回憶裡,早期生活很辛苦,如果孩子生病,都要以米票去換錢,為的是得到更好的照顧,「當時在眷村生活很苦,現在想起來啊……。」不過現在的她們,還能對著老照片津津樂道,孫媽媽指著一張大夥兒在新竹東門城前拍的照,告訴我這戶人家從中壢來,哪個老奶奶現在又怎樣,那眼神彷彿又活潑起來。在屋前告別,楊媽媽似乎想起什麼,又補充說著那時常做的餅食,好滋味彷彿還留在舌尖。才說著,她一面幽幽地望著村子裡延伸開來的街弄。我想,這些屋舍、街坊、眷區歷史或許有一天將會如蒸饅頭的熱氣般,昇華於這天地之間,留下來的會是什麼?
 
        宋媽媽有段從雲南逃難的堅苦歷程,使得她對目前的生活相當珍惜。嘴裡不斷說「感謝上帝」的話語,卻得照顧身體狀況不太穩定的宋伯伯。當我問她以前吃不吃苦時,都總是熱情地說「怎麼不苦?」接著又馬上說著感謝上帝的話。其他的媽媽們稱讚宋媽媽的好手藝,她則笑著說以前窮,菜都放得鹹,而且自己又愛吃辣椒,拿手菜就是「蘿蔔炒辣椒」,不過那時的滋味很奇妙,有很多酸甜苦辣加在裡頭,我問她懷念嗎?「當然,感謝上帝。」梁奶奶則是大家的開心果,笑臉迎人的她,說自己在大陸時是籃球隊所以身體健康,對於搬過來十二村的記憶,她只是淡淡地說生活辛苦,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吃,不像現在的繁榮。「那時人心挺好的,很簡單。」笑聲,伴隨著每一句話做為結束的她,似乎輕輕帶過曾有過的哀痛,和午後的風一樣輕輕地,卻埋進梁奶奶的皺紋裡,好一會兒才舒展開來。

 眷村生活點滴,雖然大同小異,但在凝視每個家族的歷史背後,都有一段段獨特的生命經驗。當我與老媽媽們的對話告一段落時,或許問了:「可不可以幫你們拍張照?」「不要啦,又老又醜的。」有趣的是,她們卻都不忘整理頭髮和理理衣裳,「一二三,笑!」我也笑了,因為老媽媽們在鏡頭下笑得很年輕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fan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