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 DSCN4683.JPG  如同一個時空門

 

        如同一個時空門,門外頭是現實,推開這扇門,原本預期看到的舊工廠,卻已一種龐大且無力的廢墟存在著,大量製作一半的陶瓷玩偶,或堆置一角,或傾倒一地,無語面對外界變化的世界。林先生鑽進鑽出,告訴我們這裡曾經的繁盛光景,牆壁還留下紊亂的工作日誌、粉筆註記,與隱身在其中的三座大窯,面面相覷。

 

     第二次再訪林中馨先生,他帶我們參觀廢棄工廠,以及差不多快成廢墟的公館窯舊址。說實話,我震懾於當下的景象。林先生向我介紹這三座大窯,說著當時公館窯是多麼先進的設計,能讓溫度均勻地擴散其中。此外,還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擺放哪些設備,包括陶土、半成品,「當時六七十個工人在這邊,有的燒陶土,有的包裝,大家忙碌走動,很熱鬧的。」雖然林先生如此敘說,面對此光景,我很難還原當時情境。想必我那錯亂的表情,給這些陶瓷玩偶看透了,那些西洋陶瓷衝著我們微笑,我卻覺得有股淡淡的哀傷。「我一輩子都在玩土,有些感觸,人是土做的,人走了、歷史走了,塵歸塵,土歸土。」林先生置身其中,緩緩地說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接著,他帶著我們前去山下公館窯舊址,旁邊依著林家古厝,曾是當地有名的觀光景點。如今,也像是一個老人,無聲地等著歲月帶走。林先生帶我們參觀戶外的玩陶區,周圍景緻相當宜人,深綠、淺綠的稻田順著風來,如同一塊抖動的大絨布。在這邊,我們發現了許多燒好的陶片,繪有遊客留下的心情,其中,還有好幾片他小女兒畫的作品,色彩繽紛,上面畫著王子與公主,日期標註2002年,是公館窯開幕的年份。林先生拿起這些陶片,瞇起眼睛吹走灰塵,或用手撫拭,公館窯的風華絕代,已經一幕幕展開與過去。接著我們進屋,一派雜亂,林先生領著我們觀看陳列室,此室用鑰匙鎖住,想必珍貴,原本他要開燈讓我們參觀,但好像被斷電,我們只得就微弱的戶外光線,一窺公館窯的精華作品。說實在,光線不佳,每一件作品必須拿出戶外觀看,然而,在陽光下的陶瓷作品,雖然灰塵輕舞飛揚,卻無法遮掩那耀眼的美麗,這的確讓我由衷讚歎。

 

      或許是很少人來參觀了,每件作品都覆蓋著灰塵,林先生詳細地為我們解說,順便用手抹去那些歲月。我突然覺得,這些塵土若經過高溫燒製,成為作品,將會以一種永恆的形式存在,那時,塵不再歸塵,土不再歸土,或許我們會這樣叫它:「生命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fan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