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DSCN4415.JPG   

     公館 的陶業發展,是一則時間的隱喻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早期當地大量製作酒甕、花盆等日常用品,為居民主要的經濟與生活重心。而後引進日本技術,發展了西洋陶瓷事業,那些外國人情韻的小瓷器,風華絕代一時。然而,由於陶瓷業的代工勞力傾向,卻埋下了產業沒落的隱憂。發展至今,當地業主為了保存製陶的文化,紛紛轉向不同的發展,諸如成立個人工作室,將陶瓷業提升至藝術層次,或是發展觀光路線,如製陶DIY教室、陶瓷博物館、客陶窯活動等設置。在這些努力中,我們看見了當地居民如何順應時局,思索陶瓷文化創發的種種可能,其中有的轉型成功,卻有更多的失意與失憶。

 

     公館路上,縱橫交錯,偶爾瞧見酒甕繽紛的彩繪設計,某個轉角,迎面而來一面直立的大酒甕牆,每一處都重溫、或重新製造記憶。不管是自家或是公館鄉的社區營造,似乎都在提醒遊客和鄉民們:不要輕易忘了陶瓷的身影與美麗。酒甕裡裝的酒,愈久,愈沉愈香,然而,沒有裝酒的酒甕,又該「陶」往何方?不管轉型的面貌為何,我們同樣深切期待,經驗過高溫燒製、鍛鍊成型的陶瓷產業,能與流光歲月,恆久並行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SCN5597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fan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