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 今年九月,Cowalking執行著「守護者」計畫,那是因為一句吳念真的廣告而開始:「臺灣雖然有時看起來亂糟糟,但總還是有人在做該做的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句話語,講得真切,這些無名英雄,並不像政壇、演藝界的明星,能獲得大眾的目光,但他們的步伐,並非為了聲譽而前進,卻也不會就此停下腳步。這些身影,隱身在各個鄉鎮、社區,形成臺灣最美麗的風景。在這些風景中,Cowalking於是著手進行「一個地方、兩棵老樹、三位守護者」的社區觀察,以苗栗縣公館鄉作為我紀錄的起點,除了感受這些守護者的在地情,也是自己嘗試思考社區營造的另一種可能。

 

       透過這次計畫,我發現社區的永續發展,來自於許多「心」的堅持。這些堅持,有些具體化為社區發展的作為,有些則內化為某種熱情,成為鼓舞、聯繫居民情感的推手。林中馨先生可為一「素人」,繼承家族陶瓷產業的他,面對經濟結構的變遷,持續地為陶瓷、為他自己找到生命的活路。直到現在,面對經濟困窘的他,不放棄地想結合各領域的設計創意,讓自己的絲瓜陶瓷能發展新的可能。林先生對陶瓷事業的另類「守護」,值得後人參考。彭鈺銘先生可為一「樹人」,他對醫治老樹的堅持,以及對彭氏宗親子弟的凝聚,不管是傳續家學,或是重振傳統詩社「栗社」等國學,這些作為,只要是彭先生認為該做的事,就像一棵樹在地底下延續的根,無限擴張,根有多廣,上頭能為人遮陽的樹蔭就有多廣。最後,謝春梅先生為一「恕人」,對他而言,當醫生不只是一種職業,更是志業,如果不是那樣地敬重生命,他不會奔波出診,更不會一個星期唯有半個下午休診。除了醫生,謝先生對於學童教育、體育的重視,讓他累積了許多善名,但樸實笑容,如同老醫生不曾褪去的白袍,久久留在居民心中。這三位守護者,故事各異,但他們這些長時間默默付出、耕耘於地方的守護者形象,其熱情與實踐,則是社區早已存在的「營造力」,也無形中喚起居民對家鄉的「深耕心」與「共生情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回頭一望老樹和伯公廟,樹和廟的身影,對居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陪伴,Cowalking以訪問三位守護者開始腳步,做為「述人」,Cowalking希望透過紀錄,留下當地動人的面貌,也累積自己對生命的細膩觀察。訪問過程中,我們反過來獲得當地眾多守護者的庇祐、協助,幾次行程愉快且滿足。然後,也漸漸領悟,有情天地的無限廣闊,正因為有這一群認真且執著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fan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