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DSCN4959.JPG 

       走在公館鄉間,三步五步......

 

 

       你會在無垠的稻田中,發現一棵大樹以及在樹蔭下的伯公廟(土地公廟),似乎成了這裡的正字標記。而在鶴岡這個地方,有一棵好幾百年的老樹,由樟樹和茄苳樹合體而成,共同生長,一起看盡浮世百態,當地居民留下「鶼鰈老樹情」之話語,作為見證。

 

      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,也以這棵似神木的老樹,做為發展重點。此樹生長之處,正巧位於農田灌溉水圳旁,先天環境良好,難怪當地居民說此樹「愈老愈旺」。到底有多老呢?果然眾說紛紜。老人家說他們小時候,老樹就這麼大了。我們在一個傍晚,造訪此樹,樹下坐著許多乘涼的人家,這些婦女有些帶水果過來拜拜,接著,就聚在一塊、閒話家常了起來。看到我們對老樹好奇,一位熱心的媽媽趕忙來介紹,言談之間,相當以老樹為榮。在這位媽媽的記憶中,樹下廣場辦過許多社區活動,如製作客家麻糬等,大家常在此碰面,連絡感情,就像是另一個社區活動中心,「況且這裡還有老樹保佑。」周圍的其他媽媽們,也跟著附和。一位老伯則補充,這裡是他們兒時最愛的遊戲場,不管是攀爬樹枝,還是把樹幹當成單槓,這裡累積了許多歡笑,以及父母親叫小孩回家的催促聲。這位老伯一邊憶往,他的孫子也正在跟樹玩,甚至爬上爬下,彷彿也開始累積這孩子對老樹的印象。或許我們無法參透老樹的情感,但它「守護者」的身影,默默地陪伴好幾代的居民,成為人們心靈寄託,以及對家鄉的永恆眷戀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當地人說,每個月的初一、十五會準備素果,來拜伯公廟,至於初二、十六則是供奉三牲,此廟香火興旺。相傳居民曾想遷建或擴建伯公廟,於是擲筊杯,伯公不同意改建,如果一改,勢必影響夫妻樹的枝幹,雖然維持小廟,但換得與夫妻老樹互相依偎。此外,這裡亦有「石母」(客家人的民間信仰),前方還有一活泉,早年沒有自來水時,周邊五十餘戶人家都在此汲水飲用,據說此泉生生不息,清澈也清涼,未曾枯竭。周圍好幾百戶人家輪值打掃,共同維護了此水泉的活力。此外,這裡也有義工,每天打掃夫妻樹掉落的樹葉,這些自發性的作為,則是對老樹、伯公廟這些「守護者」的具體回饋。

 

      我記得小的時候,分別在阿嬤后里月眉、以及外婆家南投那邊,給兩棵老樹當孩子。每隔一年,就會準備水果到樹前拜拜。每次拜完就取回一兩片葉子,綁在紅線上,帶回家中掛著,等待下一年的更替。一直到我十六歲那年,更為慎重地準備豐盛牲品,感謝這兩棵老樹對我的照顧。「這是給樹當孩子。」我記得媽媽是這麼說的。當然,我離十六歲已經很久很久了,但對於鶴岡居民與夫妻老樹的情感,感同深受。老樹、伯公廟「守護者」的身影,如同地方默默行善、努力工作的尋常百姓,無聲,卻有情地進入我們的記憶中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hfan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